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

20240321茶主題:你喝茶嗎?

         星期四,我們主要要上的課程是:主題課程。

這一個學期,小盧老師幫我們設計和安排了二個主題。在一開學的時候就告訴了我們,一個是和林管署[1](?)合作的「GoGoGreen」課程,是一個什麼電路板什麼公司[2]的;一個是和隔壁雁窩合作的「茶」主題課程。反正,就是在PPT上秀出這些「贊助」單位,好像很重要,但又不是那麼重要,對我們小孩子來講。

最重要的是不用再上數學的加加減減,和一個很奇怪的「思考邏輯」,那是我們的小盧很重視的解題過程,以前的老師都不這麼教,老實說,我不是很習慣。他又說,不習慣是正常的,他要讓我們有很多的思考角度……的。

十點半的打掃工作結束之後,我們帶著綠色的筆記本,和文具,和一顆有點期待的心情,走到了視聽教室。

發現,三年級的人已經在裡面了,我們要和他們一起上課。

發現,老師不是老師了,意思是不是小盧老師和三年級的老師來上課,由一位漂亮四姐姐來上課。

發現,在視聽教室的後面架立了一部平板,不知道要幹嘛,等等偷偷的繞過去看一下。

還發現,小盧老師的手上握著他的手機,手機上插著一支很奇怪的東西,毛絨絨的,還朝向著我們。

總之,就是和四甲的教室裡面的氛圍不一樣。

「小花」老師,剛剛發現的老師她這樣的自我介紹。說,我們可以這樣叫她,她不是台東的人,從宜蘭來的台北人,不太會懂茶,但要和我們「說茶」。很有熱情的帶著我們上課,也很愛說說笑笑的和我們說事情。我想,是她還沒有被我們這些小魔鬼嚇到吧!

我坐在班上排隊伍的最後面,我很喜歡這個位置,既可以有點疏離,又可以想要認真聽的時候專注的聽,重點是,不會被太注意到。對了,我是小鐵木。

抬頭一看今天的課程PPT,這一頁上放得是「茶嶼星的新發現」這個標題,彩色的漸層效果,看吧!我還是有認真的聽曙光講課的。「茶嶼星」是什麼樣的星球?這個標題吸引了我的目光,就想要知道它到底是什麼?不過,直到今天上課結束的時候,小花老師一直沒有講「茶嶼星」到底指的是什麼,不過我最早猜得是:和茶相關的意思,事實上,也是,但用「茶『嶼星』」的「嶼星」用意是什麼?

小盧老師曾經說過,很多的知識可以不用像他們在當學生的那樣「背起來」,現在3C世代的我們,要學會得是「如何」找到想要的訊息,最常用的是,目前的我也只會這個:GOOGLE。用了它,大概都可以吧!查了一下,直接跳出來的是「2023『茶嶼風格節[3]@台北」,原來是那麼台北的喝茶和吃茶點,我們是鄉下土包子吧!

讓人驚奇的是「茶」的設計,可以那麼多樣化和花俏和專門,不像我所知道的茶的「原味」:採茶、曬茶、烘茶、聞茶香。

小花老師講了「為什麼」要上這個系列的課程?意思是有很多次的意思,哦耶!

似懂非懂的我們,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認識的茶,尤其是,我想,是不同於鹿野的茶,和國外的茶文化,應該很有趣!最好能喝喝茶,吃吃茶點。



「我喜歡?『大風吹』」的茶遊戲,是我喜歡的課程開始方式,從遊玩開始。我們必須講跟茶有關的「我喜歡」,然後,有相同喜歡的人就要換位置,去找到不同的空位坐下來。

例如:「我喜歡喝紅烏龍。」、「我喜歡吃茶果凍。」…

一開始,大家還在熟悉小花老師的性格,和旁邊兩位老師的「眼光」,不太能放得開「身段」,等到三四五六輪之後,開始有怪答案,和尖叫聲了。小花老師還是很「high」的和我們一起玩,小眼偷瞄兩位班級老師似乎也沒有很制止的樣子,或許,想是要我們能「快樂的遊玩和學習和放鬆」。

「女兒不懂茶!」這個答案從小盧老師的口中輕聲說出,在旁邊的我聽到了。原來是多輪之後,大家的答案開始貧乏了,因為只從「吃」這個方向去思考,忘了茶的『多面向』,還是小盧老師厲害。

我說:「我喜歡『女兒不懂茶』。」全部的人都站了起來換位置,小花老師也是。

小花老師還補充說,那是一個「新興」的品牌,一個由在地女兒回家鄉「做茶」的品牌,很有故事性。是的,我們去年就去過了,那時,小盧老師還要我們寫下長篇的記錄,第一次那麼被重視的我的文章。

下課鐘響了,我們下課了去。

我走到了窗戶邊下的長條椅凳上坐下,想要寫些東西,但我不像小彤、小褘和小芯、小禾那樣積極的「寫」和「畫」。做做樣子的空想著,也是一種學習吧!眼睛就四處的瞄過來看過去。

不得了的發現。

小豪竟然走過去小花老師那邊,笑笑的找她說話。一、二年級的時候,他總是躲著怡欣老師呢!怎麼今天會主動去找老師說話,而且,剛剛上課時,小豪也是一反常態的乖順聽話,沒有「不聽話」的樣子。是不是今天的茶主題和他有相關,對了,他們家也是「做茶」的,他應該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茶知識,想要和小花老師分享,原來,這是他厲害的地方。

而且 + 而且 + 而且,小泓的「奇異又野生」的叫笑聲也沒有,回想起來,讓人十分的不解。再看小泓的眼神,原來,答案就在他的眼睛和臉上的表情裡,喜歡小花老師,是最主要的理由吧!不過,我可不敢當場說出來,很怕小泓的小宇宙又爆發噴炸出來,只能偷偷的寫在這裡,對了,如果看到這一段的你,也不可以講喔!

回到了課堂,小花老師和我們提到了:世界各地的茶,和茶的種類。

小花老師很好心的先發下了學習單,彩色的學習單,不像小盧老師那樣得考驗著我們的記憶力和上課專注度,事後給。

原來茶的種類不是烏龍茶、紅茶、高山茶,這些我原來知道的知道,而是有六大種類:黑茶、紅茶、青茶、白茶、黃茶、和綠茶。主要是依發酵的程度來分。

小花老師一邊播放著PPT和說明著,而我也依著把學習單上的答案「抄寫」下來,好熟悉的感覺,已經過了一個學期又二個月沒有看到、寫到這樣「宜人」的學習單了,想知道什麼叫「惱人」的學習單,請到四甲教室裡來,會有很多考驗腦力和創造力的空白單子,不過,有時,還是滿喜歡的,創作、書寫過程中的挑戰程度,我還是喜歡的,小盧老師把這樣的過程叫做磨練「堅韌的鬥志」的訓練,他到底要幹嘛,我還是模糊不解的,就先跟著做做吧!

「用完整句來寫!」小盧老師說著、提點著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堅持,尤其是小盧老師,他總是這樣的,放放水不行嗎?

「要寫啦!寫完整句!」小盧老師在小泓旁邊又再說一次。原來,小泓根本一個字都沒有寫,又坐在海景第一排上課,這是他的習慣,很喜歡擠到最前面去聽講,和回答、做互動,但他非常不喜歡「書寫」,知道很多,但又表現得不太出來,好像他的姐姐也是這個樣子的,小盧老師曾經這樣說過。

每個人有每個人要克服、努力的地方,這是他的,那我的呢?

 

回到了家,和家人提到了「上課的茶」。我們說了很多茶的喝和吃的點心。老爸說:「紅燒肉。茶燒出來的紅燒肉,怎麼沒有人提?」

「好吃嗎?」我快要流口水的問著。

「當然!不然咧!」他一邊看著劇,一邊滑著手機,又一邊的說著。

「看!做法在這裡!」他把手機小小的銀幕給我看。我歪著頭調整著避開手機的反光看。

「好像很簡單。你做給我吃!」我期待的說。

「要吃,要自己做!」說著。這也是我們家的習慣,想要的人,最快的方法是自己動手。

「找個週末,外面升火,用柴燒來吃!」老媽看著電腦銀幕「下達」命令。這更是我們家無可反駁的指令。

「你一邊寫記錄。你一邊教他做!我來試吃!」老媽奸奸的笑著說。

 

現在寫記錄的我,也一邊燒熱水泡坪林包種茶,等一下,就可以用外面的石灶火小煎一下三層肉……



[1]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:https://www.forest.gov.tw/。主要是臺東分署的志工來幫我們上課。

[2] 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:https://www.tpcf.org.tw/tpcf/articles/33

[3] Flavor茶嶼風格節:https://tea.flavornews.com.tw/

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(DreamMaker單車營隊中年級)-老火車路的故事

 第四天 老火車路的故事

20240123(二)永安-和平-嘉豐-初鹿-東成-檳榔-台東-永安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提供:靄禾

點名了,早上八點。

好冷喔!今天,應該不到十度吧!

就是有人很早就來了,七點左右。我很想再騎單車,想去用單車去看我周遭的風景。聽說今天要去騎「舊路」,很早很早以前的火車老路,大部分已經都改路線了。

盧老師說,第三天最重要,只要能「撐」過去了,我們就是大大的進一檔,不管是體能,還是技術,尤其是心志上的強韌更是如此。所以,今天都還能來的人,一家是有聽過盧老師這樣說過,我想變強,我來了。我爬出我們家溫暖的被窩,走進冷風裡,走進細雨裡。

盧老師說:「今天要去找『老火車路的故事』」,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而已,盧老師給定這樣的定義,叫做:「走讀」。用走的就可以看到、聽到、找到、感受到。我開始有點喜歡盧老師的戶外活動了。

原來,永昌的舊部落在這裡,紅綠燈的交界處,佔據了很大的富饒之地,可惜,採糖運糖的火車從邊邊過,而且三不五時的飄出了煤炭星,干擾了我們祖先的日常生活,也燒毀了我們的生存之糧地。搬家了,搬到斜坡的半山腰,離我們的糧地有點遠。拍了一張舊火車路的導覽圖,今天要順著路探索去。

大隊往堤防騎去,騎防汛道。下一站在「巴拉雅拜(阿美族居地,地名:和平)」舊火車遺址,現在變成了芭樂園,園地下面還可以看到鐵軌路的痕跡,往溪邊沿伸而去。只有我和盧老師有停這裡,他告訴我的。

中興崗哨,一個很有政治意味的地名,位置在鹿野溪與卑南溪匯流的高台制高點,視野十分遼闊,可遠眺周邊山景。是那時軍人在警戒溪對岸的地方,是「巡防敵人」,也是在觀測著卑南溪溪水,守護火車通行的鹿野溪橋。整修過後,現在是許許多多鐵道迷追焦拍火車的私房景點,拍自強3000的騰樹號,也是騎行鹿野環鄉自行車道車友的休息站。

要開始騎緩坡了,而且是跳動之路的堤防路,我把輪胎的胎壓打得飽了,彈跳得不舒服,只能常常站著騎,像抽車那樣,小屁屁離開座墊,對的,昨天開始,我的小屁屁有些痛痛了,還沒有鐵屁股。抽車的樣子有些帥,我喜歡這個姿勢。

到四維,過鹿鳴橋,開始上坡。其實,從堤防道開始,大隊就拉得長了,有些人的第四天,很累,心很累,也提不起勁,當然就越騎越慢,是跟著爸媽各自姓的那對姐妹,姐姐也開始有「脾氣」了,不太願意騎,只差沒有哭出來而已。我有看過她的騎車,和跑步,都不會比我差,我勝她的地方在我的「內心」足夠強大,也很有自律,很少找理由自我放逐,她就很常。

但她似乎有些什麼「目的」在內心裡,竟然願意聽著盧老師說的話,換檔、踩踏,一圈又一圈的前進,調整呼吸後,也開始一個個超前了過去,在爬坡時。讓小夏變得騎到最後去,在盧老師之前,原來是下車用牽的。

家長們,該適時的放手了。盧老師讓小夏的媽媽往前騎,先不要等著、陪著她。唸魔法咒開始,等著符令的發酵。大前天晚上,我有偷瞄到盧老帶的書的書名:「符紙婆婆與她的左鄰右舍們」,是跟書本內容學得吧!牽了幾步路,小夏也度上車往上騎了,雖然慢,但人在單車上,就是再進步的開始。她需要這樣的「被逼迫」從而跨出她百分百的舒適圈之外,來一些些能力上、心靈上的百分之二十的挑戰。

大部分的人都能跟上白榕的領騎。在下坡的坡底等著後面騎慢的人。他說:「你們有些人很厲害,已經開始真正的會騎單車了:換檔時機。尤其是在上坡,和轉下坡的時候。」適時的把檔位維持在略重又不重的檔位、保持一定的迴轉數(那是什麼?),會讓兩隻大腿的「酸」度保持在舒服的境界,這也能讓單車的速度在最快的位置。

是的,我學會了「怎麼騎上坡」了。現在不告訴你,等你明年自己來體會體驗,不過,我會學到更高深的單車。

是的,我也能「勇敢的快速滑下去,找風去」,實在太喜歡那種找風的感覺,身上都會涼涼的,從手臂透到胸口的位置。下坡要「煉心」是那天晚上有人分享下坡時盧老提到的名詞,今天,我有體會到。但,看著學長學妹青年軍們的騎乘技巧,我只是小二的初學班吧!相信我,我也能像他們那樣,優遊的騎車,和自信的表現自我。

從舊嘉豐火車站遺址往上騎到剛剛出發的紅綠燈,是模擬火車爬坡的樣態。如果有影像能讓我參考的話,那種感覺應該更深刻,畢竟,我們這一代是「影音」、「資訊」的一代,文字的述說,很難用「意念」模擬出圖像,老師,你有看到嗎?

之後,一路的下坡到台東。我跟在小璽、小恩學長的屁股後面,學到了一招超厲害的技巧,應該是盧老師教的吧!就是下坡更要踩,要快踩不能停止,這樣就能衝上下一個坡。看技術啦!純熟的話,可以衝上上坡的三分之二以上,我剛學,只能衝到上坡的一半不到,相信讓盧老師來示範的話,應該可以利用下坡的騎乘衝過坡頂。

在順風、找風的騎車時,我的腦海一直浮現出這一個句子:「我們一定能騎得完,只要我願意的話。」是盧老師在出隊之前,在班上一直跟我們說的句子,那時,真聽不懂,無法意會。他的很多「話語」,我都聽不太懂,他說:「要真實的去體驗,要用腳、用手、用腦、用心。」現在過多的3C會妨礙我們的「感覺:五覺 + 心覺」,讓我們變得「遲鈍」,又很難去真正感受到周遭的微小變化。

我要從這一次的騎車開始實踐它。

在卑南遺址公園,台東火車站的後方,結束我們今天的騎車。等等又再次上火車回鹿野。完成今天的行程。

午餐。

火車回到了鹿野。淑君阿姨的貨卡車,載著我們的單車,十四輛,也到了。集合在鹿野火車站的旁邊,以不干擾其他使用者。說著:「剩下最後一段的六公里。你們可以自由選擇:1.騎或不騎?

2.三條路線:碎心坡?魔鬼坡?龍田坡?」

有三分鐘的決定時間。有點短,但又有些許的尊重我們的意願。我只要三秒鐘,就選好了。

Good ChoseGood TryGood Job!」也是盧老師在上課時常與我們說的道理。既然選擇了,就要認真去做,只要認真,就會有好的成果。同時,在選擇後,更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。不管是選要,或選不要,都有相對應的事要負責。

三分鐘到。

只有三個人選擇不騎,都是四年級的。二女一男。

要騎龍田坡。

把單車從貨卡車上下下來。大家開始知道怎麼做了,小孩往前,大人往後。

在騎上龍田後,我們轉到龍田綠色隧道的路口。還在修樹,大修,是災難式的攔腰砍斷,唉!幸好,前兩天有騎過,有拍照。

最後的一個儀式性挑戰-登山王的挑戰,持續九年了,今年這一次,意外的一次,補上了第十次,沒有中斷過。是選「要」的獲得,是選「不要」的憾事。

會依能力放行,然後,依照各自的能力和耐力去挑戰馬背的三段上坡。其實,真得沒有碎心坡和魔鬼坡容易,要上到最高點,再下滑到聖安宮。最高點真得比學校的海拔高度要高出許多。我們都被名字給魔化了。

同時,這一段路也在驗收我們這幾天的實境學習,會騎上坡嗎?會看路標嗎?會注意馬路三寶嗎?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嗎?能給定自我的目標嗎?能確實的執行嗎?能笑得騎上去嗎?會鼓舞自己也激勵夥伴嗎?會成為下一次前進的動力嗎?能給父母親足夠的信任感嗎?

用十個「問號」,我們依序的出發,我是在第三波,後面還有三波,盧老師總是最後一個出發的人。

一下子,就被靑年軍的可可姐姐給追過去了,還沒有出綠色隧道呢!

二下子,我們就陸陸續續的騎到上坡頂,叉路口的大茶壺處。

大集合拍照!結果少了一個人,白榕。

「等!」盧老師說,學長姐和舊大人們都沒有任何的疑慮,只有New Comers的我們在疑懷和搞不清楚。

原來他的車卡鏈,無法手修,只能店修。我們說說笑笑的等他上來。

原來這是一種「團隊」的默契,到齊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,意味著互相等待和支持,從盧老師和白榕老師的團隊中,我們一直在體現這個,也學習這個,不放掉任何一個人,不管他是大人或是小人,這也是風險管理中重要的一環。

我們列隊等白榕上來。很讓人感動一幕,大家排成一列,給他擊掌。

再依年紀排車隊,往聖安宮回騎。

「謝謝媽祖婆婆的庇佑,讓我們安全的回來了。

過程中,我習得了很多很多,未來會更努力的學習不同的知識和經驗。

謝謝媽祖婆!」@聖安宮,也是永安國小多年的戶外儀式。

今天,我們騎了34公里,有13.5公里每小時。對了,今天我們13度的騎了出去,14度的騎了回來,是最冷的時候,佩服勇敢的自己,也謝謝堅韌的自己。

四天的總里程:33.3 + 14.9 + 58 + 43 = 149.2公里。

好吧!明年突破300吧!許下明年的目標。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(DreamMaker單車營隊中年級)-還是要認真的騎一下單車

 第三天 還是要認真的騎一下單車

20240122(一)馬太鞍溼-瑞穗-玉里-鹿野永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提供:玉芳

陳清圳校長在他的臉書中這樣寫:「一個人被欽佩的地方絕不是他的職務,而是他所做的事情,面對未來不只是科技和技術,更重要的是:『你要聽見內在鼓動的價值』!」這是今天,要讓孩子-NGB們,面對和學習的主要任務。

「在愛與利他的價值上,才可以面對未來」,所以,為團隊付出則是青年軍的考驗與任務,大小孩子們,請把從盧老師和白榕老師身上學到的一切,勇於實踐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之中,分享出具有溫度的能量。

我想要做到的是,正如陳校長的貼文中孩子所說的:「…在風雨中我看到這樣精神的體現,這段期間學生寫給我的信件中,再再見到成熟的味道:『同學們的鼓勵以及幫助更是前進的動力,這趟淬煉所磨練出來的將會成就以後的自己,不管在任何事情上都會有所幫助。尤其單車之中所注重的是心態,穩重的去對團隊付出』」。這是我的目標。

雖然,我們中年級的單車學習可以「簡單化」,但我不想讓已經建立起來的模式被真正簡化了,安排了今天的小主題:「還是要認真的騎一下單車」。預計騎57公里,大都以平緩路為主,是我們第一次挑戰的「長」距離。

「但是,我們被學長們「偷笑」了,他們在小小的角落聊天著,我從廁所回來經過時,不小心聽到的。他們以往的半天大部分就要騎五十了,那像今天的一整天五十七而已。有點被打到,心情不是那麼的美好,同時,也在想,是不是應該要再更強大一些,在內心、在體能、在技術、在一切的一切。」這是我從小鐵木的反思文章中讀到的,是的,孩子,你可以更強大的,「要掌握的一切」盧老師已經幫忙你們搭建起來了,要去挑戰嗎?要去嘗試嗎?要去碰壁嗎?要去受挫折而成長嗎?全部的一切在掌握在你的手中。我能從今明兩天看到妳/你的轉變嗎?

昨天就被賦予「領騎」的青年軍們,早早就設定好了路線,準備這樣那樣。但,我想去看「楓香樹」,提了出來,那是內心的一個想望,自從那個親愛的人為自己的自然名取名為「楓香」開始。靑年軍的小璽,一陣的哀嚎,又說,只能重新調整路線了。我只是想去而已,一直的重申,你們可以依著原本的設計。謝謝你們的貼心,改了一條路線。

我的用意是,孩子,你們要習得的是:「想法需要具有彈性,和堅持的帶領技巧與心態」(其實我一直也在努力著),從不同的情境下去評估所需要下的一切指令,從而完整自己的考量和溝通。

其實我真的的目的是「安全的騎乘」,台九線上的騎乘,會快得多,但車多,對於現在的小學弟小學妹們,和新家長而言,有過於危險的疑慮。而改成楓香路線,就會騎進「鄉道」裡,會有點難找路,但車子最顯的變少,相對的安全性就提高了很多。另外,不要太依靠「電子導航」,它不夠被信任,還有就是自己對於不熟的事,就要多練習,多嘗試失敗,我願意陪著你們一起,我想,團隊裡的其他人,也是如此的。

謝謝今天你們的領騎,和交管,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想像,和可能性,可以加到未來的「領導」課程裡面。

謝謝小璽:穩定的領騎,和無私的相信判讀地圖的夥伴,但可以再快一些。

謝謝小恩:帶領我們前進,也安排小小的迷路,讓我們領略到不同的風景。

謝謝小植:盡責的幫車隊交管,一直很相信你的帶領,和放心的交付與你任務。

謝謝小悅:讓學妹們看到強大的學姐如何「用力」追車到前方進行交管,請再小心。

第一段,從馬太鞍溼地到大農大富平地森林,預計七公里,用一個小時來騎。騎一小段台九線,然後左轉進去鄉道,往大農大富騎去,是平緩的往上,有點長,對於生手騎士來說,並不容易,最是考驗人心。

風景十分美麗,從林間灑出的陽在迎接著我們,很喜歡這條路段,以往是由南往北騎,這一次逆著騎。一開始大隊能夠緊緊跟著領騎的青年軍,慢慢地隨著緩坡而上的時間長了,開始掉隊了,而領騎的四個人卻一直的在聊天往上踩,不費力的往上踩,不過,還好花了一些時間在找路,讓學弟妹們還能跟上,但也有落隊的人了。

到了大農大富,小女孩的內心惡魔戰勝了,找了媽媽,眼眶紅紅的找了媽媽,述說著下一段:「不騎了!」起初,還被堅持著要求再試著騎一段,眼淚立刻飆放了出來,被拉著來找我,問我的意見。先不理她的找了一些行動糧為自己補充,她也知道,我會先「放」著她,看她可不可以、會不會就這樣而平復,或是重然內心之火。

或許是放棄的惡魔過於強大,我們開始往下一段前進時,原本停止哭泣的聲音,放大了出來,知道她戰不過這一段的內心惡魔,我就說:「那先上車!等妳再準備好,下車再騎!」、「但是,妳要自己幫助淑君阿姨(另一個)上單車到貨車上去,我要去帶隊了!」

她是今天四個小孩哭的第一個。小褘她的想望(不想騎、不想來)沒有被滿足,用哭的手段來達成。她知道,這會有用,但她也不是常用這一招來「反對」她不想做的事。而是當下的情緒要被滿足,待這樣的不理性想法被滿足後,她就能再次充滿電,再次和家長重新溝通訂立新目標後,重新再騎。

是的,第二段的長下坡到富源火車站,快速的騎乘,輕鬆的騎乘,我想是吸引到她的目光了;同時,她的情緒也被滿足了。就看著她戴上安全帽,加入了我們的出發圈。她應該和爸爸達成了某種協議,願意再試試看。圍圈時,正增強了她的這種行為,「我們允許可以暫時的撒退,等到準備好了內心,再出發,這樣的鬥志值得被嘉獎,被讚許!謝謝妳的重新再加入。」

拔仔庄,是富源的舊地名,清朝就已經建立庄頭,經過了日治時期的整理,和民國的發展,成為一個富有故事的地方,可惜,每次來的時間都稍嫌不足。今天,終於來對了時間,有開唉!在廣場上還曬滿了客家風味的「菜頭」,很有古早味道。讓孩子和大人們在這裡休息十幾分鐘,也逛了老街,牆上掛滿了「素人老畫家」的陶畫,而且,那些畫家作者也在文物館的長照中心坐著聊著。

在這裡,小泓的情緒終於控制不住的掉下了眼淚,也不知道為什麼,總之,在大農大富看到媽媽的那一刻,還未撲上去,等騎過了七公里後,再也壓不住想念之情,用力抱著媽媽啜泣著。我想我們對他的要求過高了一些,他也被期待過高,高到他負擔不起,再加上他個人的過動因素,總是讓人「頭痛」,或覺得,他怎麼都教不會,常常有脫序的行為出現,或是常與他人有口角,或動手或爭執。總之,到了最後,都變成是他的問題、罪過,這個部分曾經和他討論過,為什麼先動手不是你,可,最後都變成是你的問題,有想過嗎?有想要更有自控嗎?他一直都想要,可是…,要等他再大一些吧!在心裡告訴我自己,請再耐心些,相信他可以變得不一樣的。

中午,在吉蒸牧場用午餐。青年軍帶我們繞了一大圈,迷路找路,竟然從瑞穗泛舟中心的後門進來、經過,很有趣的路途。當然,在我心中一直在克制著自己下手干預的衝動,心想,既然賦於了任務,就試著相信他們吧!而這四位青年軍也是值得被相信的,繞過了瑞穗魚塭(心中很訝異這裡竟然有魚塭),騎上了防汎道路,反正,方向沒有錯,騎著騎著總會到的(這時的我,竟然聯想到那兩年在華岡登山社的中級嚮導訓練營的出隊,我們也是被這樣相信著,也可信著新一批的小嚮導們。人老了,回憶變得多更多了。)。

微雨下來了,我們被追到了,催促著出發前進了吧!

繞過了瑞穗大橋,它跨越秀姑巒溪大橋,是泛舟的起點。我們往南騎,目標是二十五公里後的玉里。中間會休息一次:赤科山加油站。

十幾公里感覺很快的就騎著完了,過程中,有小休,有拍照,不總是在後面,讓白榕的三年級騎在前面,可以慢慢練出她們的毅力,車隊就拉拖得遠,班上的小孩都在前面緊緊的跟著,就只有小芯在後面辛苦的踩著她的舊車,而且綁起的水壺架,阿嬤的手藝,開始因為多日的震動,終於,斷了、掉了下來,神奇的小孩竟然口手車的並用,想要固定著它帶著它前進,因盤,速度就慢了下來,掉在後面被我「撿到」。看到她這麼不安全的騎車,請她停了下來,換我幫忙固定水壺架。

再,請她加速去追前面的車隊。發現瓜勵車真得拖慢她的車速,而且十分的耗體力,經過了一整天的騎乘,她再也快不了多少,只能拚著師一段,休息一段,另外,技巧也不熟練,就提點了她踩踏的技巧,試著提高速度,和輕鬆她的踩踏。也就,慢慢的追過了三位小小孩,跟上了車隊。

這三個小小女孩,很有趣的組合,二人一組,另一個獨騎。二人一組的,在遇到緩長坡時,開始玩起了「文字接龍」,和「猜謎遊戲」,藉以轉移「累 + 酸」的注意力,聽著她們的細細小小的出題、回答聲,拌著齒輪磨擦聲,和風聲,有一種「喜歡的樂趣」在她們倆的心中滋長起來。原本騎在最後,不知不覺得就追過那個獨騎的小小女孩,我也追了過去,把她留給了山貓。

休息點到了。二人組還在思考著「早上四隻腳、中午二隻腳、老人三隻腳」的古老謎題。獨騎女孩,真得慢了很多很多,超過十分鐘之久,謝謝陪騎的大人了。

下一段,就剩下不到十里的一九三縣道,但還是以緩上為主,間中會有小滑坡往下。其實在幾天的騎乘,「哭的必然、必然的哭」一直在團體中發生,是真得有難度嗎?還是內心的不夠堅毅,利用哭來發洩,或用哭的手段來達成某一個「目的」。

這兩個三年級的小女生,也哭過:為自己的努力準備不夠。一個是繼續強大自己的內心,第二天續騎;一個是找到逃避的理由,為自己的努力不足給一個說法,和藉以掩蔽同學的眼光。

火車旅程:玉里到鹿野。我們被分成了兩個車廂,尊重列車長的考量,為其他使用者方便,但,如果讓我們全部三十台單車 + 人集中只用一個車廂,不好嗎?其他使用者也都會自己選擇他 / 她方便的位置。就是「選擇」的問題,就像這兩年的我的困境,完全尊重孩子和家長的選擇,而有了不一樣的心境,和出隊風格,和另一個角度的看見,與爭議。

挑戰永昌的魔鬼坡,妳 / 你敢嗎?是的,女生們,請加油!心志不夠堅定者;佩服著妳,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和內心來挑戰它。不輕言放棄,也不輕易的上貨卡車,讓後勤車的阿姨流下「必然的眼淚」,一邊跟著一邊感動涕零,而且不全然是為了自己的小皇,是團隊中的一切。

該稱讚妳 /你的棒。

選擇下車、牽車前進、推車上坡(執意不上貨卡車的那些人),也是一門值得探討的課題,可惜,我在這一次未能認真地觀察目睹,未來要注意。

晚上,盧老師讓我們選擇可以留宿學,或是回家睡。大部分都回家去了。

今天騎了58公里,時速:12.4。好厲害的我們,騎超過五十這個門檻了,但好可惜,未能到達六十公里。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(DreamMaker單車營隊中年級)-二鐵旅行 + 課本的故事

 第二天 二鐵旅行 + 課本的故事

20240121(日)鹿野永安-光復-馬太鞍溼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提供:玉芳

一早,又在學校集合,準備往鹿野火車站出發。是的,今天要坐火車「出遊」。雖然要坐火車,單車要準備的東西還真不少,或許是盧老師的堅持吧!他想要讓我們的車隊有一個「正式」的車隊,照著以往的準備而準備。

安排的組別有好幾個呢!

課程行政組:行程規劃與執行;前導領騎、旅行寫作安排、分享引導,和一切大小事務的統籌。

陪騎之溫馨家長組:陪著自己的孩子,或是別人家的孩子騎;觀察孩子們的表現、成長的地方;臨時安全的處理。

陪騎之驗收青年軍組:領騎、車隊自行交通管制(今年青年軍最主要要學習的地方)、陪騎、和一些盧老師的交待事項。

後勤安全組:主要是開小貨卡車,上面放滿了修理的工具,並預留一些空間,可讓受傷、無法再載、心志不夠堅定的孩子上車;跟在車隊的最後方,隨時做支援。最好,開車的人具有單車的簡易修理能力。

能量補給組:安排吃吃喝喝,讓我們可以吃宿無虞,又能即時補充能量,和水,及笑話提神。

醫護組:行程中的人員急救組,這一次安排了黃小毛老師,和畢業的學姐護理人員,及盧老師的野外急救。這是每次戶外活動盧老師十分看重的組別,具有風險管理的概念,也讓待在家的家長們可以安心些。

彈性支援志工組:就是彈性的啦!有空就來騎!有事就先行離隊的!可以幫忙交通管制,和一些臨時的需求的支援等。

今年缺了一項工作:單車修理者,以往都是以盧老師為主,搭配白榕、温校長,自從校長調到別的學校往,就沒有人了,因為盧老師和白榕要帶隊,只能兼任,就像今年這樣。

老師和一些舊家長在說,今年的家長很奇怪,特別的特異。參與度很高,有一半呢!而且好幾個家長都是爸媽全員出動呢!第二個是,今年的新家長大部分都選擇了騎單車來陪同他的孩子呢!像小褘、小泓、小容、小禾、小夏的家長,只有小皇的媽媽選擇幫忙開貨卡車來支援,我想這是最動要的工作,不然我們有需要的話,誰來幫忙呢?

或者,今年屬於「輕鬆的旅遊」行程,所以,先騎了再說。不過聽老師們在聊天的時候,還滿憂心「後勤」工作沒有人做呢!好像這些工作都落在舊家長的身上,他們和盧老師的配合比較合吧!工作總是沒有人要做,大家都比較想「跟著」出去「玩」吧!

盧老師還笑稱他們騎車的家長「不怕累」呢!好像在昨天騎完後,有家長在後悔騎單車了,不過,也有人立刻投下大資源,買了新單車,想要一直的樣子喔!真是太好笑了。

二鐵旅行,我都沒有過,謝謝今天,我可以來嘗試它。它分成兩種:一種是要有攜車袋,把單車包裹起來,抬進車廂裡面去,不要干擾他其他使用者就可以了。對了,化可搭任何車種喔!也不用加價,就是旅客的隨身行李一般。

另一種,直接把單車牽上火車,今天、明天、後天我們的二鐵旅行就是用這種型式。它需要幫單車「買車票」,只買半票就夠了。不過它不是所有的車種都能上,基本上,區間車大都可行、莒光號等級以上的車,就要查詢過。最好能事先買好車票,團體票比較便宜,每輛列車都有單車的容許量,基本是三十輛單車啦!

牽單車上火車也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。我想主要是「協調」和「尊重」兩大項,只要做到了,就可以輕輕鬆鬆又快樂的帶單車旅行去。這一次我們要練習的是「牽」著單車上下月台,走樓梯啦!盧老師還不讓我們搭電梯呢!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?但是青年軍的學長姐們都能知道,屬於菜鳥的我們還無法體會到。

終於知道火車站月台間的樓梯邊邊的「鐵水溝」是做什麼的了。它是單車的滑行道,單車的溜滑梯,可以,我們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及做法,不然單車會不受控的高速滑下去,及推不上月台去。

但是,鹿野火車站的「鐵水溝」設計了很不符合人體工學呢!有夠難牽單車的,不如光復和玉里的設計優良。盧老師說,這是「同理心」的表現,夠的話,就會讓人很舒服;不夠的話,就少了那一些些的「奇麼子」,看起來有但又缺少了什麼的意思。盧老師又說,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看到、想到這一層,會讓接受、使用的人感覺「很不一樣」呢!你有懂了嗎?我是一知半解的啦!

另一個習得是「互助」。盧老師一直一直的在說,他不會「幫」我們做,但會告訴我們怎麼做,也會一直要我們試著去做事情。就像這一次的單車上火車。

第一次,在鹿野,他讓青年軍的哥哥姐姐們「示範」著如何幫我們拉車、推車,和告訴我們一些小訣竅,等到光復之後,他就要我們也跟著去做。把已經牽上月台的單車放好,然後快速的下到樓下,幫忙同學推單車上去。我做了,跑了三趟吧!我記得。但,就是有些同學學不會,那個新女生就叉著腰的站在樓梯口上方,看著同學的需要而不出手;或是站在自己已經弄好的單車旁,看戲,她的單車還是學長幫他推的;亦或是扶著單車在下面一直叫正在上樓的人快一點,如果他先放下自己的單車,去幫忙她呢?應該會更不一樣吧!我記得那些人了。

每個人該要學的課程,都不太一樣呢!

到光復的車程,我們是包下了最後一個車廂,三十台車和超過三十個人。要在一個車廂放滿三十台單車,又不干擾到其他旅客的使用(旅客們都很聰明的換到比較空的車廂去)是需要事先思考過,和規劃安排好的。這是盧老師的長項,學長都這樣說,這也是盧老師要我們好好觀察和學起來的地方。好吧!好吧!等我長大再說!

下午的行程,我們增加了一個景點:太巴塱文物館。如果全部的四十個人都一次擠到「緩緩書屋」去,容納不下的。分組的必然。三年級和四年級各自分開不同的景點,然後再交換。

彈性的調整,是我看到的地方。很多的時候,安排好的行程會因為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的不同,就要做適時的調整。雖然不方便,但能讓事情執行得更容易,和合宜。

我想去糖場吃冰啦!我想去糖場吃冰啦!我想去糖場吃冰啦!雖然文物館的伊露姐姐說得很像在演一齣阿美族故事一樣;雖然緩緩的Awa老師給我們很溫暖的空間,但我還是很想去糖場吃冰啦!對,我就是一枚小屁孩。孩子不應該都是這樣的嗎?

大人們都很喜歡這兩個「文化」景點,這和他們的年紀有關係吧!老人家總是在感嘆著呢!看著盧老師一點都沒有要集合、結束在緩緩書店的意思,還一直在挑書,把全館都細看了一遍;還手抱著兩本書,說很高興可以找到兩本書;還一直在找Awa老師聊東聊西的問個不停;還

只好,坐下來,做深吸呼,盧老師總是這樣的告訴。當有心煩的事,或是不願意但又要做的事時,及不如我心的事情發生時,就要深深的吸氣,然後慢慢的吐出來。我做了幾次,心,果然平靜了下來。盧老師也要走人了,往糖場去,果然,感覺時間過得比較快。

在光復糖場嚐到心儀很久的口味「芥茉」冰淇淋,兩球。在出發之前,盧老師讓我們利用平板蒐尋這幾天的景點時,我第一個找的點就是「光復糖場」,對的,我沒有按照盧老師的要求從第一天的萬物糧倉裝置藝術開始。那是我的想望,每個人都會會一個想望,希望它能被實踐,我對於「冰的」、「吃的」,就是有一種難以忘懷的心。

「巴拉告」是三年級時我們國語課本裡的文章,阿美族人的傳統捕魚方法,還要再加上漁筌。到了馬太鞍溼地的一座生態農場裡面,把單車停放好整齊,很擠的緊靠在一起,今天就睡這裡了。我們一貫的走到一條「溪」的旁邊,開始脫鞋子,把長褲變短褲,走到溪裡面去,很冷的天呢!還要我們去玩水,老師,你是瘋了嗎?幾個家長們也開始脫鞋子和襪子了,只好慢慢的走進有點淺的水裡。

其實,水真得很不冷,有點溫涼溫涼的感覺,好奇怪!問了盧老師,他說:「水的恆溫啦!」在他小時候,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時,常常在水裡玩水、練習游泳(校隊的哦!),冬天也是,他們那邊的水是「地下湧泉」,所以,水的溫度變化不大,一整年都約在二十度左右,甚至,冬天強烈寒流來時,水面上還會「冒著煙」,就像水被煮過的那樣,水跟本不會冰冷。這裡溼地的水也是地下湧泉,溪水就還沒有到冷涼的程度,讓人很能接受的玩水。

我用傳統的方法抓到了幾隻溪蝦。原來,這裡已經變成「生態景點」了,族人們早就把「東西」準備好,讓像遊客的我們,只要下水去做做樣子,體驗啦!就可以抓到一些溪裡的小獵物。第一次可以抓到水中的獵物,很新奇、也很高興。

往岸上一望去,就看到盧老師和幾個不下水的家長在比手劃腳著,也說說笑笑著,和一家都市裡來的遊客家,說他們女兒也是三年級,也上到這一課,很羨慕我們可以實地的「做」課文,不只是「讀」課文而已。這時,有點驕傲,我們的老師:盧老師和白榕,可以設計這樣的單車課程,讓騎車不只是騎車而已。

我們很好動的第二名竟然沒有下水來玩,有些不可思議,他不是「最會玩」的嗎?一定有某個原因的。第三天,未來的明天,答案終於浮現出來了:是「想媽媽了」!因為明天的單車行程,她的媽媽會從台東趕來和我們一起騎,而且,我還看到他抱著他媽媽在暗暗的撒驕,和掉了幾滴眼淚。

不可以笑,我們還是小小孩而已,而我也很羨慕,那些媽媽、爸爸可以跟著來,可以向他們撒撒驕,多好呀!明年,我一定會跟我媽媽說:「要來!」而不是今年的我,要求媽媽不可以跟來。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,讓媽媽、家人可以和我們一起做活動,那是一種幸福,而不是之前想的「丟臉」。

你有吃過「石頭火鍋」嗎!沒有吧!石頭能吃嗎?你好傻,當然不是表演吞石頭,而是,石頭就是一種「類似燃料的熱源產生器」,或是學長糾正的「熱源的受器」而已。把木柴火燒出來的熱,「放在」石頭裡,利用它來煮魚、燙青菜。石頭,一定要是「蛇紋石」這一種石頭才行,因為它不會「爆」掉,其他種類的石頭會像不定時的炸彈的爆裂、炸開,小男生們最喜歡這種遊戲了,原來如此,下次可以試試看!

「鮮 + 甜」是石頭火鍋的特性,很好喝的魚湯,連我都不太願意喝熱湯的人,都喝了兩碗,想要RUN三時,還被制止停著。盧老師說,好的事物,要事不過三,不能把好吃、好喝的東西都霸佔著,能適時的分享、留給其他人,這才是長大。每次他都用「長大來哄騙」著我們,我們好像也能慢慢的理解他的意思:就是「尊重」吧!不難!

晚上的大分享,生平的第一次,大家圍坐成一個圓圈,有在一起的感覺,真得被團體接受了。

盧老師讓我們帶一本書,和單車手冊,紀錄用的筆當然也是,有在晚上七點時,準時到石頭火鍋那邊的場地集合。

先靜心讀三十分鐘的書,連大人也是,最好不是「電子書」,那是針對大人的。原來,每天的功課「閱讀三十」是這樣的,可以一家人都能靜下心來讀讀書,那是一種多迷人的氣氛呀!靜靜的、不受外界的干擾,媽媽,可惜妳沒有來。

說說話,我們每個人都要說說話,連之前外出去聯絡明天早餐事務的小蒨阿姨、淑君阿姨都趕著回來。她們是老人了,和盧老師合作過很多次,所以、應該很期待每日睡覺前的大分享,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變化,和習得。

我很不習慣要上台分享,那是一種天人交戰的情境,不是讓那些「學霸分子」,和「愛講話」的人上台就好了嗎?為什麼要我們上台說說話。

大人也是要說說話,新大人們似乎不太習慣被盧老師要求在公眾場合說說話,看著他們受窘迫的樣子,很有趣,體驗一下現在我們小孩子的上課方式,那是多燒腦呀!除了要把課本裡面的知識學起來之外,還要和日常生活想結合,更要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,不過,通常我都會說「違心之論」,因為,我還「不認識」盧老師,還沒有達到交心的程度,放心把自己交給他。

今天的題目:單車行程中的第一次是什麼?旅程中最讓自己興奮的事是什麼?

今天我們共騎14.9公里,時速:10.7。比昨天好。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(DreamMaker單車營隊中年級)-田野調查

 第一天 田野調查:列管老樹 + 萬物糧倉裝置藝術

20240120(六)永安-龍田-鄉公所-新良溼地-瑞和-武陵-2626市集-永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提供:玉芳

一早到學校,有孩子比我更早到學校,還不只一位呢?說明了他們內心的渴望,好喜歡這樣的孩子,其中包含了去年畢業今年青年軍的小璽。讓先到的孩子放在過夜行李,再去把個人的單車牽出來到南側門紅磚地集合。

這一次的出隊。中高年級分流出隊,我不想去沾惹高年級的「帶領」,要跟小玉老師說聲抱歉,有很多的理由和顧忌,讓我對於高年級的那個班有意識的隔了一段距離。但他們卻以為,中年級的指令,他們也該執行,真是有所誤會了。

把今天要出隊的裝備,分門別類的讓中年級的孩子從教室搬出,上到不同的支援車輛上,這是以往出隊所得出的經驗,也讓孩子們、大人們有所依循,而不會像無頭蒼蠅般的一直來問我。

大部分的孩子都到齊了,只剩下小麟而已。一個媽媽寶貝,還真得以為八點半出發,就八點半來就好,殊不知,前期的準備工作要提早做,而且要自己做,和幫忙做,這是這個班的孩子最弱的地方,因為之前的老師做好了,父母親也幫忙做好了。看他慌慌張張的模樣,相信他學習到了吧!?家長也應該慢慢的初步知道我的出隊模式了,會是讓大家一起來,而不是老師一個人來。這是多年的經驗累積而來的,過程勝於結果,團隊效率勝於單打獨鬥,而且分攤工作,總比把一個人累垮、累到退出來得好。

圍圈。

「我們將以高度的內觀智能,踏著前人的足跡,克服自己的缺陷,攀向內心的峰嶺。

在彼此生命的交流中,相互合作共同經歷旅程中的困境,攜手走向未知的生命。

在過程中,我將以最謙誠的心,感謝大地之母的眷顧,和山神祖靈一路上的守護。

我將遵循祢的引導:尊重萬物、自我惕勵、習得滿囊,平安的歸來。」

唸讀完祝禱文後,在和新家長解釋說明的時候,一個新解讀在我的腦海中浮現,很自動的告訴了出來,就是:祝禱文的內容就是我的帶領目標。它可以被實踐,也要真正的實踐它,當我們逐步的去解讀它、解構它,重新定義出我們的實踐步驟,那,這一篇祝禱文不就是我們生活上的指引嗎?

深深的在內心這樣的以為,也一直都在做,只是我自己不自知而已。再來,就是要如何的去實踐它,步驟?做法?這是我今年寒假的功課,和自己送給自己的紅包。

中高年段的單車挑戰者一同出發,往聖安宮。這是二樓「聊天室主人」的建議,和要求,可以被接受,而且有一隊的感覺。我們中年級先行排好車隊,出發前行。

「聖安宮」的祈求祝禱是這些年的習慣,出門前,告訴「媽祖婆」,並請求祂的保護和祈福,結合了在地的信仰,當然也會尊重不同的信仰者,可允許他們自行圍成一圈的禱告。有了信仰上的支持,讓騎車的過程中有了上天的庇佑,真好。

過紅綠燈後往左。中年級的NGB們慢慢的滑行到龍田去。

PsNGB-New Generation Biker,我們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英文縮寫簡稱了。

這一次的出隊有兩個奇異現象:

第一是,高年級出隊的學生有4 + 4位,行政團隊全部陪騎高年級去了,再加上兩位教師,師生比達到12,有些許的羨慕呢!

第二是,中年級的家長陪騎率,好高,都是新家長,很愛挑戰難度高的任務吧!不過,今年的「旅遊」行程應該要下來騎才是,有經驗的舊家長這樣的戲稱著。

下坡的慢行,快不了,只有在15左右,不能再快了,再快也快不了,就看不到車尾燈了。尤其第一天只有我一個人唱獨腳戲,謝謝強大的家長支援:行政組(老手) + 陪騎組(新手) + 青年軍(能力檢視),很難想像的支援團隊,是的,我在小抱怨呢!或許,事,有好有壞,能安全的執行才是正道,但,若讓新家長們細細的「品味」的話,有些許的難辭咎。

技術的熟練度就在這個馬背下坡被考驗著:(這樣的寫小孩,家長會不會反彈。記得用代號呢!)

有著多次的騎乘經驗的小禾和小泓,不是難事。小禾,很穩定的騎乘,表現滿滿的一百分;但小泓的能力夠,卻在心態上表現得如同小小小屁孩那樣的不受控,也干擾到其他同學的騎乘,還好,沒有造成事故,也要感謝過程中陪騎家長的適時提點,我想,這才是我要的「成長團隊」,雙贏,甚至多贏。

四年級的新手小孩們,開始在修煉著勇氣心。經過一個多月的星期五下午的練騎後,試著開放自己的內心,也把自信展現出來,給他們一個大大的大姆指讚。當然也有幾個小狀況:

小麟喜歡往車道中間騎,及「心的不在焉」,常常與前方的小車手有過親密的接觸,然後他還在責怪前方的人,殊不知,保持距離與專注的看著前方是自己的責任,這要在第三天的騎乘,我才有空好好的盯著他,並與他做交通規則的溝通,甚至,他還要被深度的帶領,最有趣的是他還不自知自己為何被看管著。期望他能改改這樣的日常態度,多能同理他人,和自覺自己的小錯誤。

小褘是最有趣的小孩了,從開始單車練騎開始,她就一直在我身邊耳語地說:「不太願意參加!」我知道她的「心」,用得是「忽略」的手法,當作沒有聽到,也不去做任何的評論,和承諾,我想她最喜歡聽到我這樣說:「不想參加,就不要參加了!」這一類的話語,讓她可以明正言順的去「告訴」家長。其實,早就和家長溝通過,並達成了這樣的默契,有點小奸巧呢!不過,我也允許在她的內心反抗最激烈的時候,做一些的讓步,不希望她就這樣排斥未來的戶外活動,也謝謝家長的配合,尤其是小褘爸爸的白臉,扮演得真好。

小芯的特異功能是一直聽阿嬤的指導,這讓我有些許的莫名奇妙,如手冊竟然要留給阿嬤不帶出隊,如果要多一本跟我說不就好了嗎?阿嬤像女版的馬蓋先[1],用一些小手法來改造她的單車,但,常忽略的安全性,讓我有傻眼,只能幫忙再調整、固定,以免影響了騎乘的安全性。同時,她的耐操度很高,很能吃苦,但會出一些小狀況,也喜歡她的熱情積極度,如果也能用在基礎學科上,不知該有多好。

小夏的依賴度頗高,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來,有一搭沒一搭的留下練車、學單車知識、隨自己的心境做體能準備,常常讓她在狀況外,同時,心也有點飄浮在雲深不知處,需要特別的叮嚀。我的做法是,事情有關乎到安全的事,會嚴格的請她遵守,如果只是一些小事,就讓她去碰碰壁,這是她該要轉變的地方,總不能時時都掛在身邊吧!她,也要試著更勇敢一些,去嚐試自己不熟悉的領域,她就很喜歡待在百分百的舒適圈內,在裡面當王,少了跨出去的那一步的勇氣,這一次的單車小旅行,她應該會有所體會吧!

天氣陰陰的,沒有太陽,似乎也不會有雨,這樣最好,能依著當初的設定,讓孩子背著平板出門,完成今天的小任務之一:田野調查。被調調的主題是:鹿野鄉中被列管的百年老樹,和有趣的裝置術。

在龍田,我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,反正也沒有差別,今天一整天都在鄉內騎乘,是一種家鄉再認識的概念,而且,很多小地方孩子們也沒有來過(?去過?),新移民的大人也一樣。

單車轉進北三路,龍田大草皮的長長綠蔭農道,剛好一組人在修樹,修去年颱風(海葵Haikui)的斷、裂、掛小葉覽仁樹樹枝。還在誇許之前修樹的工班有修樹的認知,友善的很,希望這一次的工班也能有那樣的水準,豈知,兩天後再回騎一次,整條路的路樹都被攔腰砍斷了,真是災難。反正,主事單位都有一大堆理由,而且,樹又不會講話。

拍完裝置藝術,我們轉到昆慈堂去看一棵百年的「苦棟」樹,拍拍照,可惜我們沒有做合宜的「田調採訪」,列入以往後的主題課程中,就先來看看吧!之後又移動到龍田國小「看」兩棵日本黑松,簡單的說一下它的來歷。一直喜歡這兩棵黑松,很有故事的故事。下午也去拍了百年的「刺桐」,在瑞和,它逃過了十多年前的刺桐(釉小蜂)流行病,一直陪伴在土地公旁,也是有故事的一棵老樹。

這一次無法做完整的「樹」主題調查、採訪,期待往後有機會和這一屆的孩子一起來做。想想應該很有趣的。

下午的小任務之二:二段微上坡的考驗。今天早上有大都是以緩下坡為主的鄉道,而且緩緩騎乘,對孩子來講是舒服的吧!(?)結論是,沒有那麼容易。我想沒有做好心理的預期準備是最大的理由;技術操控的熟練度,尤其是換檔時機的抓不準,和不知、不會是理由之二;沒有長時間的騎乘經驗,就不會利用空檔休息、調整是理由三;好的是,願意嘗試 同的戶外活動,並用一整天來試,是正面的理由。以上的理由,好像對新進的家長來說也是如此呢!

所以,面對二段緩長上坡就表現出孩子不同的面貌。我們家的小孩是那一類型的呢?在老師的眼中。

認真去挑戰,更能樂在其中。

試著面對自己的情緒,接受自己正面和負面的所有想法,然後再出發。

在心裡「滋生」放棄態度,和肩膀上惡魔討論著明天要…,後天會…。

哭著騎也不輕易被打敗,謝謝在旁邊的爸爸媽媽,和大人的陪伴,說會更努力著。

天人交戰的反省自己來對了嗎?要再用二天來驗證驗證。

總之,第一天的總體表現是可以讓人接受的,也平安的完成這一天的騎乘。我們共騎了33.3公里,時速在9.5公里/小時。在預期之內,明後天會更好呢!



[1] 馬蓋先(英語:Angus MacGyver)是美國電視連續劇《百戰天龍》的男主角,由李察·狄恩·安德森扮演。20在劇中,馬蓋先是一名密探,最初為美國政府對外勤務部門工作,後轉往位於洛杉磯的鳳凰基金會。他不喜歡槍械,身上帶的「武器」只有一把瑞士軍刀。他亦很有急智,時常能用普通日常生活用品逃出險境。(維基百科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BA%A5%E5%9F%BA%E8%8F%AF)。

 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(DreamMaker單車營隊中年級)-寫作出隊之前

New Generation Biker 2024

小鐵木 2024.02

已經第十屆了,好長的時間,慢慢的,終歸會有一些不一樣的「不一樣」被看見,和浮現在腦海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提供:玉芳

寫在出隊之前

今年,主要陪伴得是四年級的孩子,原本是這樣的。

一天,被找去二樓的「聊天室」。結論,只說結論,就是希望可以完成中年段的基礎戶外(包含單車)教學,並留下資料、教案、學習主題。覺得是一個可以挑戰的「任務」,就改了原本的設定。

提高孩子的熱情和喜歡、擴大參與度:孩子(自願挑戰克服)、家長(願意陪伴付出),這是我給戶外教育的中年段兩項目標。

單車玉長公路的海岸山脈横越,就調整成了「二鐵旅行」。雖然難度降低了,但參與度提高了不少,我們班四年級也是,同時,家長也能「放心」的讓孩子參加,和自己也參加,希望能克服孩子對於戶外活動害怕擔憂的心,其實家長也是。或許是「新班級新家長」對於我的戶外教學過程有所疑慮,因為,他們大都只看到畢業之前的「高難度挑戰」,卻沒有看到,從初階到中階再到高階的活動安排、設計,和孩子的轉變、成長,我想這是我該反省的地方。

一是:說明不足、溝通不夠;二是、不能只是呈現高難度的成果,更要注重「過程」的分享。好吧!該努力溝通,顯然不能少,也不能只靠口碑,和家長之間的轉傳。

課程目標設設定好了,該怎麼執行呢?尤其是中年級的主題課程已經「被」設定好了,連每週課程也都通過學校核定了,更況且,每週只有一節課而已。實在傷腦筋!

不過,星期五的下午,中年段的孩子是沒有課程的,是一段可以運用的時間。但也是有些許的難度需要被克服。一是教師的意願;二是孩子自己的意願;三是家長的想法;四是學校的足球社團。

教師的意願,唉!原本就是想利用這一段時間好好的休息一下,畢竟已經帶領高年級那麼長的一段時間了,再看到同事們的「閒閒無事」樣,好羨慕!終於輪到了,怎麼只「休息」了二個月就要再「上課」了。但,我願意做這樣的「犧牲」,只有調整自己的備課時間而已。另一個要調整的人是隔壁班的老師,外務的佔據,和一些他自己的事,不過,他也很有意願可自我調整,一起參與星期五下午的單車課程。

孩子的意願,就是一塊很有趣的討論和觀察區域。

有的人跟本不願意留下來,那是她/他的休息時間。如果是無意願跟著騎車出隊的人,就算了吧!但,又想去騎單車,又十分不想留下來自主學習單車知識與技能,那就麻煩了,只能跟那些小女孩說,出隊就知道了。但,她們總是聽聽而已。以現在的學校環境,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的「要求」了,唉!

有的人留下的意願低落,一次來一次沒有來的。當然「進度」肯定跟不上,且在技能和體能上也有明顯的不足,我想,吃虧得肯定是自己,然後,就會覺得「騎車好難」、「戶外活動好難」,我想難得是他/她的「心」吧!這種孩子,通常我會勸退,等她/他真正有準備了(內心啦!)再來。不過,這些孩子的父母親是很想他們能多參與戶外活動的一批,也順便減低3C的干擾,建議他們能多和孩子溝通溝通。

有人願意留下來,但父母親「覺得不用」。覺得不用,是一種客氣話的說明。找了一些理由:課後藝能課啦!東邊的生病啦!西邊的心情低落啦!這一個區塊的孩子型類最有趣,也最麻煩,通常會「變卦」,有可以,沒有也沒關係。再怎麼做,也難以改變家長的信任度。

有人本來就因為「一些理由」要留下來,他們很高興,可以不用「上課」,而參加比較輕鬆的戶外課程與準備。這種孩子,長期下來後,會調整自我把「那些理語由」處理好,就慢慢的回歸正常的學習樣態。這種孩子,我最喜歡。

有人很有熱誠的留下來,這種孩子學習到的「東西」最多,他/她的準備工作做得最足,在出隊時的表現通常是優秀的,而且,正增強的效應高,往後會更樂於參與戶外的各項活動,慢慢的把自己的能力、內心加強到無限大。

所以,我們這次出隊的孩子具有以上的型態,對於帶隊的人來說,正是一種有趣的挑戰。需要具有彈性和堅持的帶領技巧與心態,正好可以磨鍊磨鍊自己,並試著再調整和精進自己的帶領技巧。

另一個有趣的思考:出隊經驗的累積,會回頭嗎?這一次沒有參加,或部分參加,對於未來的我有什麼樣的影響?當別人在已經跑在前面了,我還在後面苦苦的追趕,他們會等我嗎?

出隊之前,我的內心還有一個困擾。說實在地,這一次的單車出隊,我自己少了期待性,真得不如以往那樣,甚至會有「為什麼再出隊」的內心爭扎。最後選擇再出隊的原因:有如同家人一般的家長的期待,謝謝他們真心的支援和支持;有滿足新家長的期待,或許不要再「誇口」做什麼了;最主要的是想透過這幾次的出隊,幫自己「跨過低潮」,跨過去年被質疑的低潮,能幫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了;同時,當內心「自以為」準備好了的時候,就需要實際的再帶領來「檢視低潮」。那只有再當起總召,來考驗自己,過程中,或許不會有以往的熱情,但總要真正的跨出自己的舒適圈,設定百分之三十的跨越,才能越來越好、越來越強大。

出隊去了。

這一次中年段的單車,我給定了一個主軸:「New Generation Biker」。喜歡和參與是它的檢核項目,然後再在出隊的過程中調整好孩子、家長自己內心的設定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為自己設定小目標呢?

為每一天的出隊設定一個小任務,讓過程的帶領有一個明確的方向,而不只是騎車、或是挑戰騎車、或是跟著出來玩而已。

20240321茶主題:你喝茶嗎?

          星期四,我們主要要上的課程是:主題課程。 這一個學期,小盧老師幫我們設計和安排了二個主題。在一開學的時候就告訴了我們,一個是和林管署 [1] (?)合作的「 GoGoGreen 」課程,是一個什麼電路板什麼公司 [2] 的;一個是和隔壁雁窩合作的「茶」主題...